第237章 他們只是嫉妒
關燈
小
中
大
第237章 他們只是嫉妒
秦椒冷著臉,聽那些竊竊私語,只覺得荒謬可笑。
排外、懼生、擔心新店分客流、搶生意這都是人之常情,秦椒可以理解。
可笑的是,他們一方面酸溜溜地諷刺那家酸辣粉店是天降土豪,就像近年來許多來英國建廠、蓋房的中國暴發戶一樣;另一方面又認為酸辣粉這種東西上不得臺面,租輛手推車就足夠了。
“手推車怕是不行的,因為太受歡迎了。”秦椒沒忍住,隔著餐臺打斷了對方的議論,“這家酸辣粉在美食節上,三天賣出了1532碗。他們從中國背來了幾十斤花椒,第一天不到三小時就用光了,只能臨時從我的餐廳借用。”
聽見她這樣說,那幾個廚師的表情可謂精彩紛呈,有羨慕嫉妒,也有不忿和“那又如何”的最後倔強。
“美食節上的營業額可以理解。畢竟人都喜歡嘗鮮,何況無論好不好吃,只是五英鎊而已。”一個廚師聳聳肩。
秦椒也聳聳肩:“我剛開始擺攤時,大家也是這麽說的。”
酸辣粉店的營業額可能是美食節上的曇花一現,熊貓飯店的成功卻有目共睹,而且還在蒸蒸日上。對方臉色變得很難看,不再說話。
沒過多久,秦椒就發現自己似乎也成了竊竊私語的對象。某種針對她的氛圍已然形成,每當她走向某個方向,周遭一邊取餐一邊閑聊的人們要麽轉身回避,要麽快速走開,要麽彼此交換著意味深長的眼神卻假裝沒看見她。
雖然,她真的沒有想去打招呼的意思……
“別介意,他們只是嫉妒,又生氣錯過了送上門的機會。”有人靠近她,低聲笑笑,“說真的,我也有些後悔。”
原來是張主廚——當初沒有錄用秦椒,卻在她簽證到期的最後關頭,勸她去爭取“女王的特殊人才簽證”的那位好心大廚。
出於對餐廳生意的考量,張主廚婉拒了美食節的邀請,現在卻說自己小瞧了姑娘們的工作:“如果明年還有機會,我們餐廳願意參加。”
明年啊……秦椒一時不知該怎麽說。
明年當然還會舉辦美食節,但劉珊妮和宋詞已經開啟了新世界大門:中國國內有那麽多好餐館,做的都是正宗的中華美食,我們為什麽還要跪求本埠餐館
張主廚又讓秦椒不必擔憂所謂的“抵制”:“他們只是說說而已,習慣如此。很多年前,我剛拿到特殊人才簽證留下,也有抵制我的說法。因為我從國內過來工作,不是本地特產。”
秦椒被他的說法逗樂了。
又想起滿漢樓的黃主廚,在倫敦餐飲界名頭不小,卻始終未被邀請加入這個協會。只因為他是馬來西亞華人,體內只有八分之一的華人血統。
“說真的,英國的華人人口雖然排在第二位,其實這僅僅是指血統,而不是社群。同樣的血統劃分成了很多個大小族群。沒有身份的黑戶,只有錢的新移民,高貴的本埠華人,有上百年移民史的最為優等,其中又要按祖籍細分。”
這是秦椒從前從傅馬克那裏聽到的。新馬泰華人都能互相別苗頭,不會講白話的在唐人街就低人一頭……就因為華人社群內部四分五裂,所以選票也很分散,讓他愁眉苦臉,聲嘶力竭。
正如張主廚所說,對國內餐飲企業的抵制雷聲大雨點小,冷餐會過後,似乎就沒什麽動靜了。
於是她繼續每天專心覆健,去不同的餐廳嘗試不同的風味,在手還不能負重的時候用腦子和舌頭來練習調味。
她拜訪了許多家餐廳,與各位廚師交流,不僅交流烹飪的技巧和食物的味道,也關心他們的工作環境和健康。後面這部分情況,是她幫傅亞瑟收集的。
三個月後,英國皇家醫學會會刊上登載了傅亞瑟的論文,有關後廚職業病。這篇論文列舉了多組數據進行對比,指出和其他幾個族裔的廚師相比,華人廚師的健康問題一直被忽略而倍加嚴重。
傅亞瑟指出,除了所有廚師都可能罹患的勞損通病,華人廚師比其他族裔更容易出現支氣管炎、肺炎、肝病等健康問題。
原因之一在於,英國大部分中餐館規模偏小,廚房設計直接挪用西餐廚房,抽風機設備並非為爆炒煎炸所設,廚師長時間呆在高溫而油煙重的環境下。
原因之二則是華人廚師總是在超長待機。特殊的烹飪技巧對體力考驗更大。
原因之三是華人有隱忍和諱疾忌醫的習慣,感覺不舒服時也能忍則忍,以至於健康問題長期沒有得到雇主和政府機構的重視。
秦椒忍著各種陌生且冗長的醫學術語,讀完了這篇論文。
傅亞瑟在公立醫院兼職的努力果然沒有白費。在那裏,他看見了私立醫院和他過去人生中所看不見的各種悲慘故事。這些故事化作數據和案例,在論文中一一呈現。
其中有一個罹患腕管綜合征的C女士,真是相當眼熟。
稍後還有一位Z先生,就沒有C女士這樣幸運了。
Z先生來英國當墩子三年,斬骨時因為用力過猛銼傷了食指導致骨折。他以為沒什麽大不了的,自己用從國內帶來的藥酒擦拭按摩,兩周後發展至整條左臂疼痛難忍,更因為炎癥發燒超過39度。暈倒後送往急診,發現腕部神經因經被侵蝕到無法治療,最終只能食指截肢。當然,他也失去了廚師的工作。
秦椒看完這個案例百感交集,稍晚時與傅亞瑟共進晚餐時,她忍不住提出自己的想法:
“Z先生這樣的情況,應該不是自己想隱忍,而是在這裏看病太麻煩了。尤其許多新來務工的人,英語不太流利,好不容易等了一兩周,只能和醫生簡單地交流幾句,隨便開點藥,說不定那時候病都好了一大半了。所以我們都習慣依靠自己。”
傅亞瑟也很感慨:“看來我仍然不夠了解。後續研究中我會加上這一條,看看有什麽解決辦法。”
兩人都不知道,就在他們輕言細語的這個晚上,大洋彼岸的一家雜志上,刊登了一首詩。再過不久,這首詩就要挾狂風暴雨襲擊他們的工作和生活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秦椒冷著臉,聽那些竊竊私語,只覺得荒謬可笑。
排外、懼生、擔心新店分客流、搶生意這都是人之常情,秦椒可以理解。
可笑的是,他們一方面酸溜溜地諷刺那家酸辣粉店是天降土豪,就像近年來許多來英國建廠、蓋房的中國暴發戶一樣;另一方面又認為酸辣粉這種東西上不得臺面,租輛手推車就足夠了。
“手推車怕是不行的,因為太受歡迎了。”秦椒沒忍住,隔著餐臺打斷了對方的議論,“這家酸辣粉在美食節上,三天賣出了1532碗。他們從中國背來了幾十斤花椒,第一天不到三小時就用光了,只能臨時從我的餐廳借用。”
聽見她這樣說,那幾個廚師的表情可謂精彩紛呈,有羨慕嫉妒,也有不忿和“那又如何”的最後倔強。
“美食節上的營業額可以理解。畢竟人都喜歡嘗鮮,何況無論好不好吃,只是五英鎊而已。”一個廚師聳聳肩。
秦椒也聳聳肩:“我剛開始擺攤時,大家也是這麽說的。”
酸辣粉店的營業額可能是美食節上的曇花一現,熊貓飯店的成功卻有目共睹,而且還在蒸蒸日上。對方臉色變得很難看,不再說話。
沒過多久,秦椒就發現自己似乎也成了竊竊私語的對象。某種針對她的氛圍已然形成,每當她走向某個方向,周遭一邊取餐一邊閑聊的人們要麽轉身回避,要麽快速走開,要麽彼此交換著意味深長的眼神卻假裝沒看見她。
雖然,她真的沒有想去打招呼的意思……
“別介意,他們只是嫉妒,又生氣錯過了送上門的機會。”有人靠近她,低聲笑笑,“說真的,我也有些後悔。”
原來是張主廚——當初沒有錄用秦椒,卻在她簽證到期的最後關頭,勸她去爭取“女王的特殊人才簽證”的那位好心大廚。
出於對餐廳生意的考量,張主廚婉拒了美食節的邀請,現在卻說自己小瞧了姑娘們的工作:“如果明年還有機會,我們餐廳願意參加。”
明年啊……秦椒一時不知該怎麽說。
明年當然還會舉辦美食節,但劉珊妮和宋詞已經開啟了新世界大門:中國國內有那麽多好餐館,做的都是正宗的中華美食,我們為什麽還要跪求本埠餐館
張主廚又讓秦椒不必擔憂所謂的“抵制”:“他們只是說說而已,習慣如此。很多年前,我剛拿到特殊人才簽證留下,也有抵制我的說法。因為我從國內過來工作,不是本地特產。”
秦椒被他的說法逗樂了。
又想起滿漢樓的黃主廚,在倫敦餐飲界名頭不小,卻始終未被邀請加入這個協會。只因為他是馬來西亞華人,體內只有八分之一的華人血統。
“說真的,英國的華人人口雖然排在第二位,其實這僅僅是指血統,而不是社群。同樣的血統劃分成了很多個大小族群。沒有身份的黑戶,只有錢的新移民,高貴的本埠華人,有上百年移民史的最為優等,其中又要按祖籍細分。”
這是秦椒從前從傅馬克那裏聽到的。新馬泰華人都能互相別苗頭,不會講白話的在唐人街就低人一頭……就因為華人社群內部四分五裂,所以選票也很分散,讓他愁眉苦臉,聲嘶力竭。
正如張主廚所說,對國內餐飲企業的抵制雷聲大雨點小,冷餐會過後,似乎就沒什麽動靜了。
於是她繼續每天專心覆健,去不同的餐廳嘗試不同的風味,在手還不能負重的時候用腦子和舌頭來練習調味。
她拜訪了許多家餐廳,與各位廚師交流,不僅交流烹飪的技巧和食物的味道,也關心他們的工作環境和健康。後面這部分情況,是她幫傅亞瑟收集的。
三個月後,英國皇家醫學會會刊上登載了傅亞瑟的論文,有關後廚職業病。這篇論文列舉了多組數據進行對比,指出和其他幾個族裔的廚師相比,華人廚師的健康問題一直被忽略而倍加嚴重。
傅亞瑟指出,除了所有廚師都可能罹患的勞損通病,華人廚師比其他族裔更容易出現支氣管炎、肺炎、肝病等健康問題。
原因之一在於,英國大部分中餐館規模偏小,廚房設計直接挪用西餐廚房,抽風機設備並非為爆炒煎炸所設,廚師長時間呆在高溫而油煙重的環境下。
原因之二則是華人廚師總是在超長待機。特殊的烹飪技巧對體力考驗更大。
原因之三是華人有隱忍和諱疾忌醫的習慣,感覺不舒服時也能忍則忍,以至於健康問題長期沒有得到雇主和政府機構的重視。
秦椒忍著各種陌生且冗長的醫學術語,讀完了這篇論文。
傅亞瑟在公立醫院兼職的努力果然沒有白費。在那裏,他看見了私立醫院和他過去人生中所看不見的各種悲慘故事。這些故事化作數據和案例,在論文中一一呈現。
其中有一個罹患腕管綜合征的C女士,真是相當眼熟。
稍後還有一位Z先生,就沒有C女士這樣幸運了。
Z先生來英國當墩子三年,斬骨時因為用力過猛銼傷了食指導致骨折。他以為沒什麽大不了的,自己用從國內帶來的藥酒擦拭按摩,兩周後發展至整條左臂疼痛難忍,更因為炎癥發燒超過39度。暈倒後送往急診,發現腕部神經因經被侵蝕到無法治療,最終只能食指截肢。當然,他也失去了廚師的工作。
秦椒看完這個案例百感交集,稍晚時與傅亞瑟共進晚餐時,她忍不住提出自己的想法:
“Z先生這樣的情況,應該不是自己想隱忍,而是在這裏看病太麻煩了。尤其許多新來務工的人,英語不太流利,好不容易等了一兩周,只能和醫生簡單地交流幾句,隨便開點藥,說不定那時候病都好了一大半了。所以我們都習慣依靠自己。”
傅亞瑟也很感慨:“看來我仍然不夠了解。後續研究中我會加上這一條,看看有什麽解決辦法。”
兩人都不知道,就在他們輕言細語的這個晚上,大洋彼岸的一家雜志上,刊登了一首詩。再過不久,這首詩就要挾狂風暴雨襲擊他們的工作和生活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